2008年3月27日 星期四

[摘要]《理解視覺文化的方法》,差第二章「結構」

導論
每個作者都提出了一個稍稍不同的視覺文化定義,在論述重點、討論什麼和排除什麼等方面都與前面的作者有所不同。因此,如果我們能夠對有關「視覺文化」這個術語的意義範圍做一些界定和闡述,那將是非常有益的工作。(3-4)

使用廣義的視覺文化這個概念所強調的是...文化方面。因此,一些論述視覺文化的書籍所感興趣的是把它(視覺文化)作為諸多方法中的某一種方法來研究和理解,而一個文化群體正是用這種方法來生產和複製其與眾不同的特性與個性的。...它們所關注的是視覺文化的研究對象、視覺文化的形成及其實踐活動。狹義的「視覺文化」所強調的是該術語的視覺方面。...把人類生產和消費的二維和三維的可視物品視為文化和社會生活的組成部分。(4)

本書...對執行一套完整的文化和社會功能的視覺文化興趣不大,更感興趣的是各種不同的研究視覺文化的方法是如何運用「理解」這一概念。...最感興趣的是...各種嘗試所具有的優勢和不足。...不同的學者...就作為視覺文化來研究和理解的事物範圍提供某種觀點或主張。關於「視覺文化」這個短語的涉及範圍這一問題,引出...誰需要理解視覺文化?(5-6)

...把重點放在「誰」還是放在「需要」上來看,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兩個問題。(6) 第二個問題...每一個人都需要理解視覺文化。理由是視覺已經發展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們越來越多地依賴和受制於視覺材料。除非你了解這種視覺材料、...能夠清晰地描述出示如何完成這一過程的,否則這些材料的能量和效用就會在我們一無所知或完全失控的情況下產生和發展。...理解關於我們每天所面對的視覺文化的那些解釋和闡釋是如何產生的、是如何被接受並得到支持的過程中,...就是在理解我們自己的文化和社會地位,或文化身份。(7)

...每一種[解釋視覺文化的]方法都將被證明同時包含著結構和闡釋學這兩種傳統的因素。合在一起,這些傳統將被認為有助於每個研究者對視覺文化的反身自我理解。Paul Ricoeur說沒有結構上的理解就沒有詮釋學上的理解,反之亦然:每一種理解都是作為其他理解的一個階段而存在的。(17)

Ch.1 理解視覺文化
所有理解視覺文化的不同方法都將對視覺文化作出部分或非全面的解釋。當各種不同的方法喜愛某一類事物勝於另一類事物時,他們實際上就是片面而非全面的。(24)對視覺文化作品的理解與解釋而言,這些作者往往構造出條理清晰和令人信服的論據,這往往代表某人已經完全理解了某一事物。理解力不總是那種可以通過問題的預測而被證明的那種事物。(25)各個作者透過不同的方法來理解視覺文化:想像的方式、性別的角度、(26)形式佈局。理解不可能是是一種單一的活動,事實將證明理解視覺文化的方法有很多種,每一種方法均有其弱勢與優點。(28)

Ch.2 解釋和理解:視覺文化和社會科學
社會現象...不僅要求解釋而且要求以不同的方式來理解。理解它們必須包含一種解釋自然現象所沒有的因素:可重複的目的、意圖,以及思想和感情的獨特組合,這些因素都先于社會現象。(p.42)

闡釋的傳統
對前者(人類活動研究)的理解可以(而且必須)通過抓住那一行為的主體意識來進行,而對後者(自然現象)的解釋只能是從因果關係角度「從外部」來進行。

闡釋學起源於對令人費解的或自相矛盾的宗教文本的解釋或分類。(p.44) 康德哲學強調主體在感知和理解方面的積極和基本的作用。...強調個體在認之方面的基本作用。...要想發現一件藝術作品的意義,「你就必須仔細研究這位藝術家而非他的作品」。(p.45)

個體所具有的意圖始闡釋學本身變成了問題的一部份。闡釋者都被認為具有自己的意圖...這被認為在某種程度上是理解作品含義的障礙。...歷史發展將不可避免地使理解力陷入困境,除非它們所產生的影響是中性的。(p.46)

關于闡釋者自身立場的中立化或「淨化」,其目的是要使闡釋學成為一種「工具」,並確認理解與科學認識是一致的。然而加達默爾認為我們在歷史中所經受的洗禮不是某種可以被中性化的偶然事件。(p.47)我們自身在生活世界中的境況就是我們目前的身份。我們就是我們關于這個世界的認識,在這個世界中我們認識了自身。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反過來又使解釋者成為他或她自身的一部份。(p.48)如果不是因為這些偏見,我們就不可能體驗任何事物,也不可能認識任何事物:因為偏見「首先」向我們展現了這個世界。...「見識」和她的「生活世界」,並不是理解的障礙,而是理解的出發點。...理解並不是從一個當今單一封閉的視野移動進入到那個往昔單一封閉的視野,他是進入一種更寬闊的「高層想像」的視野融合。它是以個體為基礎的。(p.49)

Ch.9 結論
本書的結論將會被用來證明,到目前為止所有被解釋的方法,都具有或利用了結構的傳統和闡釋的傳統兩個要素,來認識和理解視覺文化。本書的結論將指出,到目前為止所有的例證(甚至包括那些似乎傾向於一種以闡釋或個體為基礎的方法)對理解來說都具有某種結構的因素。此外,結論還將堅持認為,到目前為止所涉及到的例證,同樣也必須允許,在它們關於理解中具有某種解釋的因素或環節。(P.274)

因此,這兩種傳統,即結構的傳統和闡釋的傳統,對理解視覺文化來說都是必要的。本書中所涉及的每一種方法都同時具有結構方面的和闡釋方面的內容:每一種方法,在不同的程度上都是先強調了這個譜系中個體的一極,接著又強調了這個譜系中結構的一極。(P.278)

Glossary:
explanation
understanding
function
hermeneutical
visual culture
science
social scienc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