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3日 星期三

[場記]4/20 Vicky 望彌撒

File name

Duration

Content

Camera

uvs080422-002-2

-6.22

Vicky坐在長椅上,面向講台

胸上。有人走過。

-end

不斷有人走過

002-3

-13.18

同前

胸上。

-27.06

鏡頭pan到前方的唱詩班,唱詩班剛好站起

-1:03.27

panVicky,眾唱歌

低角度

-1:21.21

鏡頭劇烈晃動 (移動中)

-1:33.07

側拍唱詩班

-1:42.03

PanVicky唱歌

-1:53.03

鏡頭拉近

1:56.07-2:03.04

Vicky唱歌,近鏡

-end

pan回唱詩班在唱歌

002-4

-25.05

一開始,Vicky聽講、閉目祈禱。接著唱歌。跟著唸祝禱文

胸以上

44.00

Zoom-in頸上、再特寫

1:05.22

Vicky虎目含淚,其實在唱歌

Zoom-in特寫眼睛

1:28.10

繼續唱歌

回頸上

-1:36

不斷唱歌

鏡頭拉遠,從頸上到腰上

-2:11

仍舊唱歌

維持腰上鏡頭。有人走過

-2:23

側拍Vicky跟唱詩班一起唱歌

腰上

-3:02

側臉特寫

3:09-3:19

臉部拉遠到腰上

3:36

從腰部回到臉部

3:56

胸上側拍

-4:22.13

橋位置

4:36

Vicky的靴子

-4:56

Vicky的腳

低角度

-5:13

鏡頭晃動

-5:17

淺藍色牆壁,色調有改變

-5:26

唱詩班

-5:43

Vicky睜眼聽講

胸上

6:20

聽講完坐下

腰上

-6:42

坐著聽講

-6:47

膝上Zoom-in到胸上

-6:37

胸上zoom-out到膝上

-6:57

依然是vicky

-7:07

Take旁邊女生的胸上鏡頭,又回到vicky

-8:31

Vicky聽講

胸上

-8:42

Take到坐在前方男生的背影

Ref

-11:30

Vicky唱歌(神情激動、有忍住淚水的表情)

從頸上、腰上、眼部特寫皆有(全屬低角度)

-13:09

側拍Vicky聽講

-13:32

拍教堂內的走廊,媽媽抱著小孩,一直近take小孩

-14:44

站著聽禱

低角度

-15:04

Vicky默禱、胸前劃十字

低角度

-17:20

有換角度,較接近正面

-18:27

臉部特寫

低角度>>膝上>>臉部特寫

-18:40

Vicky坐著聽禱

-18:48

前方合唱團

Pan

-18:59

Take到合唱團有個女生在偷笑

-19:16

Vicky後方觀眾的臉,但有被遮住

Pan

-19:50

聽禱

膝上>>腰上>>特寫

-20

閉眼默禱,位置偏畫面左

臉部特寫

-25:12

從玻璃窗後拍Vicky的種種練習

胸上跟臉部特寫為主(反光)

-25:54

Vicky聽禱

胸上>>臉特

-26:26

Vicky的手放在膝上,交握

手特

-27:06

起身唱歌

手特

-29:02

起身唱歌

胸上>>臉特皆有

-29:36

唱歌

60度胸上>>眼部特寫皆有

-29:42

雙手交握

手特

-30:15

歌唱完了坐下

-30:45

Vicky假裝是唱詩班被發現、偷笑。位置在畫面左側

-31:34

Take唱詩班一起唱歌

胸上

-31:51

指揮背後拍指揮的手

腰上

-32:57

take臉特,唱詩班兩男邊看譜邊唱

-34:53

Vicky起身,跟大家一起聽講

45

-35:51

唱歌,唱完坐下

臉特

-36:23

聽講,頭髮遮住

橋位置後臉特

-end

祈禱,雙手交疊奉獻

002-5

-13.02

奉獻

胸上

-1:08

起身唱歌,有take到腳

-1:28

側拍所有人(拍很爛)

頸上

-3:00

聽禱,右手舉起,祈禱

-3:35

與兩側的人攜手,神情比較激動

-3:51

同上

臉特

-4:18

同上,背景是2F的人,動作相同

胸上

-4:56

同上

45

-5:08

唱詩班的男生與旁人牽手

-5:59

Vicky唸禱詞

胸上

-6:17

唱詩班男生一排,眼睛緊閉,低頭祈禱

-6:40

擁抱旁邊的人

胸上

-7:32

站著唱歌

胸上>>臉特

-8:29

跪禱

只有低角度可用

-8:57

橋位置

-9:33

Vicky旁走道上人來來往往,Vicky跟唱詩班合唱

-10:31

Vicky與唱詩班並排,在鏡頭左(Vicky邊笑邊唱,跟唱詩班男一起看譜)

胸上

-13:12

Vicky拿譜,眾表情輕鬆

腰上、臉特

-13:34

Vicky坐下,拿譜看錶

45度腰上

-14:16

Vicky在看譜(有志工對鏡頭比ya)

45度腰上

-14:59

站起聽講,手上拿譜

-15:26

唱詩班玩別人的小孩

-16:00

胸前劃十字

膝上>>低角度

-16:22

男生玩小孩

-16:57

唸唸有詞

腰上

-17:56

爸爸在玩寶寶

-end

唱詩班鳥獸散,Vicky跟神父擁抱

[場記] Rachel's leaving and Vicky helps with her laggage

File name

Duration

Content

Camera

Uvs080423-002

59.16

Rachel收拾行李,往來於衣櫃與床之間;Vicky蹲在衣櫃前

定鏡,涵蓋兩人

Uvs080423-002-vol-02

38.04

Vicky遞出衣物

低角度,只有V

002-vol-03

46.12

同上,有Rachel的手

腰上

002-vol-04

12.08

Rachel背,低頭忙著

腰上,Rachel約佔1/2畫面

05

31.03

Rachel收拾行李箱。床與R

定鏡

06

17.11

從門口拍進去。VR

定鏡

07

1:05.29

正面拍攝兩人商量打包內容

定鏡>>z-in>>z-out

08

28.11

正面拍攝R俯視打量行李箱

定鏡>>z-in

09

23.12

E plays with H. E’s boy also in.

定鏡 pan

10

26.12

VE’s boy與鏡外的R交談。V位於左下較大,E’s boy位於右後較小

11

50.27

V製備飲料、端出

定鏡

12

19.11

廚房用品>>V>>廚房用品,有對話

Pan

13

13.28

ERVE’s boy打量掛軸,教母說明

定鏡

14

1:03.08

同上,眾人交談

定鏡

16

17.21

V, E and her boy chatting

小跟

17

8.25

As above

小跟

18

1:36.02

V講話,1:06 E進來

19

23.05

V指責E愛吃,E繼續吃

pan

20

38.23

一開始E&V談話,之後E出鏡,pan右剩V

胸上,as above

21

10.18

V談話,pan左下看菜

胸上

22

1:24.13

V切菜、談話

z-in看菜 z-out

23

28.25

V女兒身高

24

4:01.15

V談話

25

1:39.22

As above

26

7:31.24

As above

27

21

V切菜,畫面不太乾淨。教母:”she knows your sad” V: ”Yes…”

28

9.01

V切菜

29

6.04

As above

30

13.11

繼續切

稍高角度

31

27.26

切啊~

As above

32

14.07

V開罐

臀上

33

7.20

V拿上櫃物

34

15.16

從門外拍V工作,fade out

定鏡

35

10.25

同上,有Emma

定鏡

2008年4月17日 星期四

[摘要]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VII-XI

VII
人們耗費了不少精力鑽牛角尖地決定攝影到底算不算一門藝術,卻沒有先問問這像發明是否改變了藝術的普遍特性...。(72) 直到今天仍有一些格外反動的作者試圖以類似的觀點來闡釋電影,且還繼續給電影掛上一種屬於神聖的價值,不然起碼也是附加了一種超現實的意味。(73) [這段的英譯:Characteristically, even today ultrareactionary authors give the film a similar contextual significance--if not an outright sacred one, then at least a supernatural one;「類似的觀點」把電影神秘化]

VIII
戲劇舞台上,在觀眾面前展現演技的終究是演員本人;而電影演員則需要依靠一整套的機械作為中介。如此而有兩個結果。[1] ...演出者的詮釋便得承受一系列視覺性的試鏡[the performance of the actor is subjected to a series of optical tests.]。演員表演與觀眾之間必然要有機制中介...。[2] ...電影演員不能像舞台演員那般在演出過程中依觀眾的反應來調整他的演出。...觀眾等於處在專家的位置,所作的評判不會因為與演員本人有實地的接觸而受到干擾[This permits the audience to take the position of a critic, without experiencing any personal contact with the actor. ]。...他採取的是與攝影機相同的態勢...這種態度並不能呈現崇拜儀式的價值[cult values]。(74)

IX
有史以來第一次——而這是電影的傑作——人以整個活生生的自身來行動,可是卻不再有「靈光」了。因為「靈光」在於他的「此時此地」現身[presence]。(75-6) 「靈光」不能忍受任何的複製。電影演員並不以持續進行的方式飾演一個角色,而是透過一系列各自分開的片段來演。(76) 這點最能明白地顯示藝術已經脫離「美的表象」[beautiful semblence],而以往人們以為藝術一旦少了這美的表象就註定會衰亡。(78)

X
電影一方面對「靈光」壓制」,另一方面又在片場之外虛假地塑造演員的「人格影像」:...長久以來,這等人物也只剩下其商品價值的變質魅力了。如果資本主義繼續主控這個市場,我們唯一能期望電影對「革命」的貢獻,是期望它帶起對古老藝術觀的革命性批判。我們並不懷疑在某些特例情況之下電影能更進一步地對社會關係,甚至對財產的地位本身,也進行革命性的批判。(79)

作者與讀者的基本差異就越來越小,只剩下功能上的不同,而且會隨情況而變。隨著工作越來越專業化,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成為他那一行的專家...資歷賦予他某種職權與威信。文學能力不再奠基於專業訓練,而在於綜合科技,因此變成了公有財產。

蘇聯影片裡的許多演員並非我們平常所謂的演員,而是一般民眾...。西歐的資本主義電影工業則拒絕滿足現代人看到自己的複製形象的渴望。...電影製片人便費心以幻影奇景及模稜曖昧的投機來激起大眾的興趣。(80)

XI
電影經過了段落剪接後,只能造成二度化[second degree]的幻像。換言之,片場內的攝影機深深進入現實本身,如果想還原現實的純粹性,並去除攝影機介入其中後所構成的怪異體,則必得訴諸特別的程序...。(82)

畫家對景作畫,隔著一段自然距離來觀察所欲描繪的實景,反之攝影師直接深入實景的脈絡中。畫家所繪的圖像是完整的,而攝影師拍的影像卻分割成許多片段,每個部份又自成一格。(84)

[摘要]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攝影小史 I

如果今日的攝影運作情形首次讓工業前時期的攝影盛況引起注目的話,是與資本主義工業激起的動盪有著潛藏的關聯。(13~14)
阿哈果的演講指出了攝影可以如何廣泛運用在各種人類活動中,讓攝影與所有人類活動交織成關係密切的網絡。(16)
攝影這門極精確的技術竟能賦予其產物一種神奇的價值,......。不管攝影者的技術如何靈巧,也無論拍攝對象如何正襟危坐,觀者卻感覺到有股不可抗拒的想望,要在影像中尋找那極微小的火花,意外的,屬於此時此地的;因為有了這火光,"真實"就像徹頭徹尾灼透了相中人,---觀者可望去尋覓那看不見的地方,那地方,在那長久以來已成"過去"分秒的表象之下,如今仍棲蔭著"未來"。(20)
攝影有本是以放慢速度與放大細部等等方法,透露了瞬間行走的真正姿勢。只有藉著攝影,我們才能認識到無意識的視相。(20)
攝影在科學認知方面......揭露了影像世界的極微小之物,......這些微小之物透過攝影改變了尺寸,放大到容易表述形容的地步,這一來,科技與魔術之間的差異顯然只是一種歷史性的變數而已。(20)
起初,人對自己第一次製造出來的相片不敢久久注視,對相中人吸力的影像感到害怕,覺得相片裡那小小的人臉會看見他......最早的達蓋爾銀版相片以其非比尋常的清晰度與自然的忠實再現,造成了令人極為震驚的效果。(22)
早期相片雖然樸實單純,但能產生更深刻更持久的影響力,主要在於被拍攝者曝光時間很長,久久靜止不動而凝聚出綜合的表情。被拍者彷彿活"入"留影之中,進到影像裡頭定居了。(24)

[摘要]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機械複製_last part

XII
欣賞演出的愉悅感與相對應的生活經驗以直接而親密的方式和行家的態度建立了關聯。看電影時,個人的的反應較之別種場合更易於先決地受制於觀眾集體。(86)
XIII
電影在視覺與聽覺方面幫助我們擴大了對事件事物的注意範圍,加深了我們的統覺能力。(88)與攝影機對話的「自然」不同於我們眼中所見的「自然」,…攝影機為我們開啟了無意識的世界。(90)
XIV
達達主義擁護電影的喜好,是因為電影也具有消遣的特性,也因為不斷的變化場景與道具而讓人震驚。連續不斷的影像阻礙了觀眾心靈的任何聯想,…電影和其他撼動人心的事物一樣,需要特別用心專注才能掌握。(92)
XV
參與人數的大量增加改變了參與的模式,大眾想要散心,藝術卻想要專心,(96)電影將藝術的崇拜儀禮價值棄置於遠景處,並不只因電影使每個觀眾都變成了專家,也是因專家的態度已不再是勞神去關注。(100)
結語
只有戰爭可以動員一切科技資源,同時又維持資產階級政權。(101)「讓藝術實現,讓世界得以滅亡」是法西斯主義的口號,由技術改變帶來了感官感受的滿足,正完美的實現「為藝術而藝術」,自己變得疏離與陌生,陌生到可以經歷自身的毀滅作為一等的美感享樂。(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