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7日 星期四

[摘要]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機械複製_last part

XII
欣賞演出的愉悅感與相對應的生活經驗以直接而親密的方式和行家的態度建立了關聯。看電影時,個人的的反應較之別種場合更易於先決地受制於觀眾集體。(86)
XIII
電影在視覺與聽覺方面幫助我們擴大了對事件事物的注意範圍,加深了我們的統覺能力。(88)與攝影機對話的「自然」不同於我們眼中所見的「自然」,…攝影機為我們開啟了無意識的世界。(90)
XIV
達達主義擁護電影的喜好,是因為電影也具有消遣的特性,也因為不斷的變化場景與道具而讓人震驚。連續不斷的影像阻礙了觀眾心靈的任何聯想,…電影和其他撼動人心的事物一樣,需要特別用心專注才能掌握。(92)
XV
參與人數的大量增加改變了參與的模式,大眾想要散心,藝術卻想要專心,(96)電影將藝術的崇拜儀禮價值棄置於遠景處,並不只因電影使每個觀眾都變成了專家,也是因專家的態度已不再是勞神去關注。(100)
結語
只有戰爭可以動員一切科技資源,同時又維持資產階級政權。(101)「讓藝術實現,讓世界得以滅亡」是法西斯主義的口號,由技術改變帶來了感官感受的滿足,正完美的實現「為藝術而藝術」,自己變得疏離與陌生,陌生到可以經歷自身的毀滅作為一等的美感享樂。(102)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