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感應電療法
。我們在此看到的表情只是表現,而非代表痛苦或歡樂的身體符號,不是什麼現象的症狀。(P.105)
。照片是將人們的注意力拉回身體表面的動力。……是照片讓我們有機會對這些面孔進行系統化的研究。……沒有照片,它們就不存在。(P.105)
。重點是必須打破人類和動物之間的藩籬;否定兩者間的連繫,就無法言就表情的成因。只有相信人類和猿猴有共同的祖先,我們才能了解他們笑的時候,面部收縮的肌肉是相同的。(P.107)
。從深層的情表達到深層的情感表達,從杜馨到達爾文;照片讓人了解兩者之間的轉變。但是同樣的圖像卻也掩蓋了一個聚大的裂痕:地圖式的對應和概念式的理解,兩者在認識方法上,一直就存在著極大的分歧。(P.107)
。人們的感受決定圖像的地位。圖像上見到的東西必須符合心理期待。這點非常重要。如果兩者缺乏一致性,照片就無法參與事實的構築。(P.108)
。光是面孔已經不夠。藝術的真實不同於科學的真實:情緒還必須加上人物的動作與姿態來表達。(P.108)
。攝影啟動了這一切。是它決定了大規模的面部表情實驗。它拍下這些表情,賦予它們生命,而且最後只有它成為唯一的證據。它架起橋梁連接空間和時間、個體和群體、醫學和美學、以及科學和藝術。它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作為圖像,二是作為現代化的工具。在此,思想的歷史深深地紮根在攝影技術的歷史當中。(P.110)
。新的用途改變了圖像本身,並且賦予它們新的意義。(P.110)
第十一章 表面視覺
。照片一方面是表向的反映,一方面又傳遞一種悲劇性,因而導致了深刻的矛盾。(P.113)
。照片讓病人成了啞巴。因為只追求可見的表象,語言變得無用武之地。(P.114)
。客觀、精確的影像仍舊只是一種理想,病人的呻吟和痛苦都無法包括在照片之中;它甚至還會阻礙我們追求原因的目光。(P.115)
。攝影也是對現實的否定……。(P.115)
。醫學得成功完全取決於這些疾病的分類學。……事實上,是照片創造了分類,在外型和名稱之間建立起2對應關係。符號代替症狀,名稱代替診斷。病變的種類繁多,缺乏詞彙表達的狀況顯而易見。(P.115~P.116)
。照片使我們容易確認疾病,但更使我們猶豫不決;攝影具有無可比擬的優點,既不會消去未知數,也不會掩飾驚人的意外情況,使人更容易發現新的病徵。(P.116)
。影像的重複產生幽默、諷刺的效果,或帶有宣示的作用,但是梅厄的攝影集展現出人物的個別差異,卻帶有一種悲劇性的特質。(P.117)
。攝影可以當作證據。(P.118)
第十二章 奔馬動作圖
。從此建立起一個非現實的視覺觀察過程。彷彿觀察者與馬匹以同樣速度一起奔跑。(P.121)
。影像要想成為證據,就必須能夠包含不可預測的事物,必須置身於作者的意圖之外。(P.122)
。科學的真實性並不適用於藝術的寫實。按照科學方法分解的照片,並不會自然具有動感。……重點不在於圖像必須與物體完全吻合,而是圖像給情感造成的衝擊。(P.124)
。頭腦駁斥這種捕捉時間片段的觀念:對大腦來說,畫面裡的運動沒有開頭也沒有結尾。(P.128)
第十三章 現代性
。轉盤式快門相機是個體積頗大的創新氣才,是現代化的象徵,只有它才能讓人們對這個計劃感到認同。(P.131)
。拍攝的照片不僅「幫助測量」或記錄一種現象,而且還讓人有意想不到的發現,因為它看得比肉眼更清楚,擴大了肉眼的可見範圍。人們期待看見意想不到東西。它「一定」要出現。(P.136)
。作為測量工具,照片可以量化影像。作為視覺工具,它可以把肉眼、望遠鏡、或天文望遠鏡都看不見的東西變為可見。除了這兩項主要功能,攝影還摻合了政治領域、戰略利益、個人動機、以及更私人的「影像愛好」等等因素。(P.138)
。因為科普報紙的大量報導和傳播,使攝影的價值受損,但是轉盤式快門相機由於帶有神祕的色彩,反而贏得人們前所未有的一致支持。(P.140)
第十四章 裹屍布上的印記
。十九是記最後三分之一的時間裡,……在新影像的影響之下,眾人的目光從裹屍布上轉移了。事物的認證機制起了極大的變化。(P.141)
。作為一個新的範例,照片提供一個更普遍的方式,讓學者們可以將遠古的印記當成科學事實一樣來研究。(P.143)
。「自動」拍攝的照片影像,不帶任何主觀性,具有證據的價值。(P.146)
。十九世紀末,……攝影是「自然」的作用,給人實證的知識;它的影像是事實的重現,提出證據必須依靠它。……攝影不僅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解釋的範例。(P.14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