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6日 星期四

[摘要]視覺工廠ch5-9

Ch5 顯微鏡
顯微鏡和天文望遠鏡雖然使用的是同類鏡片,卻很晚才開始有發展,細胞學說直到顯微鏡觀察出現一世紀之後才受到人們的承認。(p.69)
最初,人們比較關心技術上的問題,對於如何理解或解釋由於顯微鏡的發明而出現的陌生有機體倒完全不在意。但是正因為技術存在著缺陷,反而有一種凝聚的力量:它帶來了交流和對話。(p.74--75)
到了十九世紀後半葉,顯微鏡終於達到高品質的商業化量產,視覺從而能夠一致,新的對話也得以出現。…數字化標準逐漸取代了主觀的感知…觀察結果從此可以比較,因而有了普遍性,一種受到規範性的視覺就此產生。

Ch6 拒絕圖像
林奈在他的分類法中,擺脫圖像化的物種清查,意味著放棄特殊而就平凡,放棄個體性而求普遍性。分類法雖然是種概念,卻屬於有形的範疇:它既是一種對現象的研究,又是一種對現實物體的描述。語言組織安排了多不勝數且令人眼花撩亂的各種大自然型態。(p.77--78)
林奈的分類法反常地刺激了圖像的製造。依照分類畫出的植物圖像是一種示意圖,他要劃分、強調和顯示的,不是已經看到的東西,而是應該看到的東西…它們的基本要求不是外觀上的接近,而是方便人們命名和理解。…它們是一種辨識的管道…指出不易為人發現的屬種共同特徵。對個別的特性它們並不感興趣。(P.79)
…標本和圖畫的功能不同。前者因為有標誌實物的價值而扮演著證據的角色。後者則什麼也不能
證明。但圖畫可以展現科學的確實性。(P.80)

Ch7 真實的人體
圖像應該和實物一模一樣,十八世紀初達戈帝的四色版畫印刷法回應了這個理想。(p.81)
達戈帝的插圖表現的絕非死亡。每一幅圖畫都按實物大小印刷,展現的都是生命。人體的大小決定了插圖的尺寸。其實達戈帝追求的就是用機械方法大量複製藝術作品。關於藝術品在技術複製後的生存問題,他還沒有想過。(p.83--84)
達戈帝陸續發表的其它逼真的解剖圖畫,然而因為不夠完整,無法在醫學上有很大用處,品質的粗糙和大量複製也使它失去藝術品地位。同時也帶出一個問題:當奇觀、色情與科學上的合理性這三者同時出現時,這樣的視覺應如何管理?(p.85)

Ch8 合法性證明
…最不科學的東西莫過於影像。…儘管有各種說法想證明攝影的客觀性,它仍然只能在感知層面中運作。…傳播、「讓人知道」,比發明本身更加重要,人們關心「怎麼使用?」的問題更甚於創造本身。(p.89)弗朗索瓦在推動影像傳播的同時,也為影像的管理打下了基礎。(p.91)
整個圖像流通的體系開始運作。感知層面自「啟蒙時代」以後,一直被視為官方科學的禁忌,如今卻大方地進入科學的理性殿堂。(p.93)
弗朗索瓦受孔多塞(Condorcet)的影響,認為包括攝影在內的科學及其應用是進步哲學的動力。這裡所說的進步不僅是經濟、政治或社會的進步,同時也是精神上的進步。技術的演進應該為引導政治的選擇,而非反過來由政治選擇引導技術演進。(p.95)
弗朗索瓦的思想傳承自啟蒙時代,…他認為如果必須改革,應該先由教育和政治領域開始。…攝影是一種新的工業,可以為那些失業的人帶來工作。…攝影是一種社會進步,具有工業、科學和藝術的功能,它是一種工具,而絕非目的。他審慎的完成了證明攝影術合法性的程序。(p.96)

Ch9 顯微鏡攝影
攝影突然進入觀察設備中,是一項革命。影像使視覺的分享成為可能。…攝影不會改變事實,反而有助於辨認事實。尤其當遇上偶然出現的影像時,它可以幫助我們發現這並非常態。(p.98)
攝影的合法地位和榮耀,在於它能夠重現偶然狀況。(p.100)
照片的分子機制不可見,保證影像相對於觀察者的客觀性和獨立性。影像獨立存在於人為操作、肉眼和熟練技術之外。…影像被描繪成一個沒有觀察者的現象,一個沒有實驗者的實驗。…介於觀察者的眼睛和世界之間「自動」又「客觀」的照片影像,卻有助於確認科學的寫實性。…它似乎證明有一個中立、唯一、客觀且不所不在的世界,一個不須要關察者就可以存在的世界…這些將攝影對象客觀化的圖像將攝影帶入了科學爭論的漩渦中心。(p.101)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