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春季影像社會學的作業作品中總共有五件,對其中第三組的作品感到比較有興趣,他們以永和市保福宮為主題,剪接出兩種版本。在第一種版本的標題「接好」一開始很難得知此影片是在說什麼,雖然一開始沒多久就知道大致是在述說一間廟和永和市之間的關係,但一值要到中後段保儀大夫繞街出巡才了解,「接好」神明雕像這動作如何成為這過程一個重要的過橋,不知為何總讓我聯想到此組在剪接此部影片時也身負「接好」的責任。
第二個版本「咱的保福宮」這標題很簡單易懂,但如果看完此影片後對照於第一版本其實有很明顯不一樣的主題意識,尤其第一個版本用了許多旁白來解釋保福宮在永和市過去至現今和人之間的關係,但第二個版本完全沒有使用旁白(只是偶而的打字幕來說明此段處於什麼時間、地點),但一個沒有旁白的故事卻還是仍讓我看完後,了解這座廟就算是到了現代今日和當地的人民仍有很深極濃厚的關係。但如果回到第一個版本,在訪問了繞境時當地的居民保福宮迎的主神是誰,卻很諷刺的幾乎回答錯誤,但這種諷刺是在第二種版本裏面無法體會的(因為沒有加入訪問、旁白)。
這兩個版本看下來真的很流暢,觀看者我在第一個版本中感受到他們想要傳達一間廟,從早期到今日現代廟在當地意義如何改變,以及在未來這間廟還能不能以當初和當地人之間的互動關係繼續留存的疑問,而在第二個版本則是感受到廟作為一個集體記憶的表徵,在現今還是有把居民的情感連在一起的功能。尤其在類似有機連帶的現代,個體性越來越高,對於社會集體共享的價值似乎不斷的鬆動當中,但這部主題似乎引出在分工越來越細的現代,個人的主體性仍然要在社會集體價值下才有實現的可能,這在神轎跨過一長排跪著的民眾更能感受到這集體價值觀、集體道德的再現如何讓個體性及個體自由得到肯定。
2008年2月28日 星期四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